一文读懂苹果和Google的人工智能理念、布局和预期
在科技及互联网领域,苹果和 Google 是两家绝对绕不开的话题公司。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中国科技(自)媒体常年不断地唱衰苹果、意淫 Google( Google 回归中国)。 前者长期以来由神一般的乔布斯掌舵,用一次次的「 One more thing」让整个世界不断尖叫;而后者,则在本世纪的前 15 年里,不仅改写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轨迹,也正在为不远的将来描绘了一幅「美丽新世界」的愿景。
如今,两家公司正迈入一个新战场:人工智能。本文将从两家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线的角度出发,探讨现阶段以及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苹果与 Google 在人工智能——这个热门词汇背后的理念、布局以及预期。
智能手机时代:苹果与 Google 的路线之争
如果没有 2007 年 1月份乔布斯拿出 iPhone 时的惊艳亮相,由智能手机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又会是个什么模样呢?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个主角或许不会缺席,这就是 Google。
当乔布斯站在 Mac World 大会上展示这个重新定义了手机、音乐播放器与互联网设备的时候,时任 Google Android 部门负责人的安迪鲁宾正在前往拉斯维加斯的路上。在他看完乔布斯的发布会后,他甚至对车里的一个同事说:「 我们可以不必发布自己的手机了。」
苹果用天才般的设计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让第一台 iPhone 更像是一个工艺品,而不是一台像他们早期宣扬的「跨时代的计算设备」。第一代iPhone 不支持 3G 网络,没有多任务运行机制,甚至无法复制粘贴文字。对很多人来说,这仅仅是台炫酷的设备,绝不是一台好用的设备。
在 Android 之父鲁宾看来,iPhone 还不够酷,他的梦想是让全球各国不同运营商、不同品牌的手机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基于这个理念,Google 在 2007年 建立「Android手机联盟」,将多个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拉拢在一起,他们分工很明确,Google 负责操作系统,手机商制造手机,运营商负责销售。
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苹果与Google 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一个以一部部 iPhone 征服了世界,另一个则通过Android 系统、Google Mobile Service 和日益壮大的手机厂商不断抢占智能手机的份额。下面是截止到 2016 年 5、6月的统计数据,Gartner 的数据显示 Android 和 iOS 瓜分了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两家的比例大概是 7:3:
另一份来自调研公司 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 的数据,在截至今年4月底的前3个月,Android在欧洲五个最大市场(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智能手机销量市场份额为76%,与去年同期的70.2%相比增长5.8个百分点。
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当然无法完全说明问题。苹果借助 iPhone 的销量,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媒体曾将苹果比喻成「数字时代的石油公司」,其市值曾一度接近一万亿美元。
在最新一季苹果 13 年来最差的财报里,来自 iPhone的收入支撑了本财季苹果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季度总收入为 424 亿美元,iPhone 收入超过 210 亿美元)。苹果的官方数字还显示,自 2007 年到现在的 9 年时间,苹果已经累计卖出了 10 亿台 iPhone 手机。 Google 从未透露过在Android 上赚取了多少钱,不过根据甲骨文律师在 Java 侵权诉讼中的估计,Android 已经为Google 带来 310亿 美元的收入,利润则高达 220亿美元。
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趋势来看,智能手机都是「计算」的进化,从人人一台 PC 演进到人人一部手机甚至多部手机,硅谷风险投资 a16z 合伙人Benedict Evans 曾用 76 张 PPT 展示智能手机对于世界的颠覆,下面两幅图展示了智能手机在整个智能设备领域的巨大影响: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的人机交互
细心去看,科技的发展史也是人机交互的历史,而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同样隶属在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里。6 月初,「互联网女皇」 Mary Meeker 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有一副图展示了人机交互的历史:
人工智能的进化是机器越来越聪明的的过程,所谓的「聪明」,体现在人机交互过程中,计算机越来越少地问你问题,比如,现在的计算设备,比如手机已经不会再问:
你想把文件存到哪里? 你想整理硬盘吗? 你想退出应用吗? 为了节省空间你想删哪些照片?
但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
你想看哪一位朋友的状态更新? 要不要看看你在旅行时拍的照片? 你想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
上述问题的变化更像是从简单的「yes/no」的二元回答转向更多元的回答,这背后就是计算的改进。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观察苹果与 Google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有助于从根本上建构对于苹果、Google 以及人工智能现状的新理解。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