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事影响孩子日后发展
现在的家长,大多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都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选择好的幼儿园、好学校、好老师、好的培训班等,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有许多家长的却忽视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没有意识到自身言行对孩子能力的发展、人格品质的形成可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无意识的榜样缺失
在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上,小班的孩子和家长一起玩占圈游戏,规则是听音乐小朋友牵着家长围着圈走动,音乐一停,家长和幼儿一起站入同一个圈里,没占到圈的退出游戏,然后逐渐减少圈的数量继续进行。游戏中,当音乐停止后,有些没占着圈的家长就用身体去挤撞占到了圈里的家长和孩子,想把圈里的家长和孩子挤出去,使得被挤的家长和孩子很不愉快。
在其他竞赛性的亲子游戏中,我们也屡屡发现为了获胜,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不按游戏规则和要求去做。
这些在游戏中挤碰别人和不遵守规则的家长,有可能是觉得好玩,有可能是不甘心被淘汰和落后,但是他们却忘了自己带着的是年幼懵懂的孩子,孩子们的是非分辨力很弱,自控力也很欠缺,当自己的家长带着他们这样做以后,孩子们会认为这样做就是对的,因此当他们以后独立面对类似情况时,孩子就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去强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对孩子成年后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非常不利。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带着孩子自觉地退出游戏,并给孩子说明退出的原因,帮助孩子们形成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同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和总结,用什么方法来游戏才容易取胜,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使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类似事件还有很多,事儿很小,影响却大。在幼儿园的庆祝活动中,有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参与表演或活动时,激动万分,随意站到舞台前面或跑到表演场地中间对着自己的孩子不停地拍照、摄像,全然不顾会场的秩序和孩子们的感受。有时家长们把表演的孩子围得水泄不通,使得后面的孩子们根本无法观看,只能看到大人们的背影。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有时会请小朋友们来提醒自己的家长,请小朋友为做得好的家长鼓掌!其实这些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对遵守会场秩序意识的淡漠和无视其他孩子感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是负面的,长此下去会让孩子无视公共秩序和社会规则,不管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我想家长朋友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因此我们倡议家长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积极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早晨带着孩子微笑着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问早,下午放学时,孩子玩了玩具后能主动地把它收拾放好,走在路上不采摘身边的一花一草……要知道3一6岁的孩子他们好模仿,分辨是非的能力弱,家长们正向或负向的行为都有可能被他们效仿。
不自觉的过度保护
在我们幼儿园里,中大班的孩子需要睡上下铺,常会发生让老师很为难的情况。在安排睡上下铺的时候,老师通常会根据对幼儿情况的了解来安排,比如上下攀爬不困难的、入睡快、睡觉不调皮、不疯打、中途不常起床小便的孩子老师会优先考虑安排上辅。从某种意义上说,睡上铺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但是有的家长却不这么想,他们对孩子睡上铺焦虑不安,担心孩子从上铺摔下来,对老师的安排很不满,有的去质问老师:凭什么要安排我的孩子睡上铺?孩子摔下来了谁负责?你必须给我写个保证孩子不会摔下来;还有的家长会称孩子在家睡觉很好动,常会从床上掉下来的,使老师不得不把孩子安排在下铺;有的家长会托人来说情,如此这般,就是不希望孩子睡上铺。其实家长的担心我们理解,但是这种做法却真不可取。这种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不信任孩子,不信任老师,其实质是过度保护的一种表现。我们认为对于孩子的安全考虑和保护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适度,决不能因噎费食。对于幼儿来说,能爬上高高的上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令他们惊喜的,是他们感受到自己很能干的表现。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挑战来满足其身体发育和生命成长的需要,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他们天性喜欢适度的冒险:喜欢倒爬滑梯,喜欢走路边小坎,喜欢爬高高的攀登架……当挑战的事件成功以后,孩子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和力量,孩子们的安全感也在他们一次次尝试体验中形成和发展,我们应在合理的保护措施下顺应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挑战自己,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方式,让孩子这也不要做,那也不要碰,失掉良好的锻炼和发展机会。
过度保护的结果会让孩子缺乏自信,甚至产生退缩行为。其实对于孩子的安全老师和家长是一样重视的,除了如前所述注意孩子特点的考虑以外,老师在午睡过程中也会加强管理。对于睡上铺家长们应该采取态度是积极鼓励和适当的提醒相结合。首先对孩子能够睡上铺表示惊喜和肯定,倾听孩子们对睡上铺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真诚的肯定,然后给孩子一起探讨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避免危险发生策略,帮助孩子树立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孩子的发展。其实,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对睡上铺是充满向往的,曾有一个家长坚决不让睡上铺的孩子恳求老师说:老师,你悄悄让我睡一次上铺吧,不给我的爸爸妈妈说,好吗?
家长的过度保护还表现在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过多的管理、限制、约束和焦虑,如:有的家长在孩子户外活动时会对孩子说这样不可以,那样也不可以,让孩子感到危险重重;有的会对孩子5分钟一隔背,10分钟一擦汗,让孩子的身体适应力变得很弱,还有的家长不让自己的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自我服务,上幼儿园书包总是家长挎着,因为孩子小;走路常是家长抱着,因为孩子累;孩子早上不想起床,那就让他很晚才上幼儿园。如此种种,家长们在"为他们好的借口"下让孩子处在无能为力和依赖的状态中,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或散漫了懒惰、依赖性强。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家长能够给予的最好的帮助和鼓励,就是承认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家长每天的言传身教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的潜意识和行动指南。孩子们是在生活中学习的,家长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识、不自觉的言行小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家长们应注意觉察反思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孩子树立正向积极的榜样,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重庆市人民小学幼儿园园长 吴弟菊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重庆晨报家长学校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