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环境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由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联合重庆晨报主办的“绿色风行满渝州——我的环保梦微创作”大赛自11月启动以来,共收到网络参赛作品1600余件。该活动经过上游新闻APP投票、专家评审等阶段已进入尾声。
重庆的环保公益事业走出了怎样的步伐?近日,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廖肇禹回答了有关问题。
问:“我的环保梦”是怎样一个活动?
答:今年我们举办的“我的环保梦”微创作大赛,以“崇尚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目的在于助推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引导社会各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
这次活动借助重庆晨报、上游新闻APP、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官网等平台,面向广大市民公开征集微小说、微视频、微图片。活动历时30余天,通过前期媒体线上线下宣传,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关注和支持,共收到网络参赛作品1600余件,网络点赞74.9万人次,为全社会营造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意义。
问:如何评价这些参赛作品与参赛群体?
答:从活动参与情况和征集到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作品紧扣生态文明主题。有的倡导节约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有的呼吁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物品;有的表示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要积极参与植绿护绿,等等。二是青少年参与更为积极。从收到的作品看,青少年占总人数80%,说明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已初见成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市通过多年来潜移默化的校内外环境教育活动,关爱环境、保护生态已渐入人心。若能实现“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千万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正能量传播,绿色中国梦就能早日变成现实。
问: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在你看来,环境文化的打造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怎样的联系?
答: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而环境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认为,要用环境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提倡的生态文明与环境文化有着很大的交集。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有内在一致性,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环境文化则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文化形态,引导教化人与自然、与他人的融合关系,倡导绿色生活,推动绿色发展。适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是其中应有之义。从环境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上看,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将使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更加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实效更加明显。
问:近年来,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开展了哪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文化活动?
答:用环境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格局。
作为一家公益性环保社会组织,近年来,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结合我市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广泛联系社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宣传教育活动。譬如: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工地、进医院、进酒店、进商场、进交通的“十进”活动;新环保法巡回宣讲报告会;“寻找重庆绿色年度人物”活动;“大山大水大重庆”环保摄影大赛活动等等。同时,我们还利用“4·22”地球日、“5·22”生物多样性日、“6·5”环境日、生态文明乡村行、科技活动周等,面向青少年学生、城镇市民、乡村居民等,开展了3届青少年环保知识竞赛、市民网络环保知识竞赛、生态文明主题公益广告征集、社区环保电影播放、“市民学校”环保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为配合“水十条”在我市的实施,2016年我们在市环保局、市教委支持下,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生命之水”环保科普教学活动,全市有80.2万中小学生接受了科学认知水环境的教育。
问:环境文化工作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水平。展望未来,你有何期许?
答:着眼未来,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工作原则,积极融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洪流,紧紧围绕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秉持“弘扬环境文化,共建生态文明”宗旨,传承中华环境文化精髓,着力发掘环境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多作贡献。我们要发挥好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的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同时,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环境文化精品,用市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地做好社会宣传教育服务。这次面向广大市民开展的“我的环保梦”微创作大赛活动,就是有益的尝试。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我市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成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