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刘二囍:多元社会下斜杠青年的追梦征程

综合 阅读:47 2024-11-23

­  斜杠青年刘二囍。本人供图

­  如今,当“由一而始,从一而终”的朴素情怀,遇到互联网产业智能化的革命大潮,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群应运而生。而当他们向外界介绍自己时,头衔间的斜杠便给予了这群青年一个相同的称谓,“斜杠青年”。

­  他,寒窗十年立志学金融,却成为建筑才子;他,毕业跟着大师做设计,却成为创业达人;他,咖啡店刚刚步入正轨,却成为台湾学子;他,而立之年环岛徒步行,却成为书房掌柜。从小听着“猴子掰玉米”故事的人们,也许对这种角色频繁切换的人嗤之以鼻。

­  但事实却是,国企时,他亲自参与设计了有着“世界最壮观歌剧院”之称的广州歌剧院;创业中,他将咖啡馆开到了天河南,还开出了分店;赴台后,他完成了51天1200公里的环岛徒步,也将思考写书立言;而如今,由他掌柜的书店又再书写着一段新的奇缘。

­  他就是刘二囍,他是建筑师,是创业者,是旅行者,是作者。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想做的哥,做快递员。

­  因此,在记者看来,他更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斜杠青年。

­  “走太远,果然会忘记初心。”刘二囍曾这样审视过自己的内心。而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变革涛头而立的青年人又将如何守住自己的初心?正在用实际行动回答这个问题的刘二囍给出了答案。

­  变的是角色 不变是“人味儿”

­  从建筑师到创业者,从是旅行者到作者,在斜杠青年刘二囍看来,每一次的身份切换总是自然而然发生,并没有所谓的多元价值冲突。

­  当记者探究原因时,他解释道,当一种职业可以与世界紧密结合到一起的时候,自己通过这个角色会很接地气地与世界上的人去沟通,而这种沟通就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  显然,接地气地感受“人味儿”是刘二囍眼中最为快乐的事。

­  在他看来,社会就是个大江湖,江湖里人来人往。有人身居庙堂之高,有人隐志于市。但处在底层的人,能更多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同的职业给了人们不同的“人味儿”,但这些“人味儿”的获得有时就不得不切换职业,因为部分职业是有壁垒的。

­  说到这儿,刘二囍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当年,还在做建筑设计的他,整日接触的就是甲方和同事,这让他感受到了这种职业固有的壁垒。

­  因此,工作三年之后,他决定离开。而之后刘二囍数次尝试新职业突破的理由其实也大抵如此,即不断寻求外放型职业,以寻求和江湖的最大接触面。

­  咖啡创业者的历程,徒步旅行者的风景,刘二囍最终在经营书店的领域中寻找到了目前的最佳答案。刘二囍也承认当自己面对四种角色时,投入度程度最高的就是书店。

­  2014年7月,刘二囍的书店开业。作为广州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他取名为“1200bookshop”。

­  据他介绍,开书店之后,自己接触到的群体非常多元。在这里每天可以去接触不同的人。

­  变得是燃料 不变是精神

­  熟悉书店的人都知道,1200bookshop里有两项活动成为了这里的名片。一项是深夜故事分享。每周末晚上十二点钟,书店便会集聚一帮热衷的粉丝。

­  刘二囍介绍,书店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趣好玩的人,他们其中不乏许多草根。他们并非一定要在文化上有所建树,只要他是有趣的,可以吸引其他人的,都可以来做分享。

­  除此之外,还会有新书分享签售的活动。而这种类型的活动,因为涉及一些比较严肃的,宏大的文学命题或者历史命题,刘二囍便会认真起来许多。

­  在他看来,书店早已经不是书的买卖场所,也不仅是一个阅读场所,它甚至是一个文化平台。因此,他认为,坚持做深夜分享和新书分享,正是一个书店应该具有的基本属性。

­  刘二囍曾经说过,“1200bookshop愿为城市点亮一盏精神暖灯。”

­  无疑,这种深夜的读书会让暖灯增添了许多颜色,让它变得更吸引人。而那些来来往往的人正是点燃这撮精神火焰的燃料,赋予暖灯以无限生命力。

­  刘二囍最喜欢书店的深夜。他说,“每当夜幕降临,这个世界会变得真实,会简单粗暴地呈现在你的面前,以至于连自己都觉得这个原本真实的世界反而不真实了”。

­  而在他的书店,也总会有一群疑似流浪的儿童和老人家出现。刘二囍告诉记者,这些人每几个月都会换一拨,这时他更觉得自己的书店就像江湖一样,有人来有人走。

­  而每当自己看到这些人的时候,就会觉得书店能够给他们一个包容心的落脚地很欣慰。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样做是冒险的,但它同时一定是正确的。”

­  变得是认知 不变是实践

­  刘二囍成为众所周知的人物,也许是2013年国庆,赴台深造的他在51天的跋涉之后,完成了1200公里的环岛徒步之旅。

­  刘二囍从不避讳自己是热血青年的事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是个不循规蹈矩的人。其实,早在上大学时,刘二囍就幻想着骑行海南岛,骑行川藏线,但均未成行。

­  赴台后,一部《练习曲》的电影再次勾起了他的欲望。影片讲述了一个骑着单车环台湾岛的大学毕业生,在沿途的种种经历。而一向说做就做的刘二囍,决定更激进一些,去徒步。

­  刘二囍总是不愿袖手旁观看世界,在他的潜意识中,发现问题的下一步就是尝试改变。

­  在台湾的日子里,刘二囍发现两岸青年间彼此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全面的认知。为此,他决定提笔写书,一本《十八个中国》呈现在了台湾人的面前。

­  书中,刘二囍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了他所经历过得十八个城市。他说,长久以来,台湾民间认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这本书中却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大陆。而之所以这样,正是因为他曾经那些角色给予自己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

­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  在刘二囍看来,这是一个太理想化的说法。他说,“我们总是走着走着就忘掉一些东西,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活着活着就活成了自己一个曾经讨厌的人。”

­  当然,刘二囍并没有活成自己讨厌的状态,因为他总在改变。比如说,刚开始开书店时,他觉得这就是一家用来玩的书店,就像精神后花园一样。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书店开始商业化,自己也开始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思。

­  但是,他却在改变中选择了坚持一些东西。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从未变过的就是书店应该给别人提供人文和人情味儿东西的宗旨和核心。”

­  也正因如此,当刘二囍开始觉得经营书店从有趣的事情,好玩的事情,变成如今有意义的事情时,他开始选择用另外一种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决定把它长期的做下去。

­  他说:“目前,适合我的,我最愿意的就是经营书店。”(中国青年网记者 岳巍)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