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瞄准了再打
在“三清”识别镜下,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安徽省岳西县贫困户得到精准识别,主簿镇余畈村的贫困户储召根因此成为光伏扶贫对象。“自从安装了光伏电站,每天发出的电都及时送上了电网,我也能按月领工资了。”如今,光伏电站每年能为他家带来3000元的收入。
岳西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组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开展以清家庭状况、清家庭收入、清脱贫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工作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1年以来,该县减少贫困人口17.5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43.7个百分点。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7元,是2010年的2.4倍。
精准靶向,针对性出招
冶溪镇大山村是岳西县65个贫困村之一。该村船形组村民张建成患心脏病,妻子有类风湿疾病,全家基本无劳动能力,也没有什么专业技术。他家门前的脱贫信息牌在产业发展一栏写着:养殖有机黑猪4头、土鸡20只,发展光伏发电,和村集体共同发展肉驴养殖。
“这些措施都是镇村干部为我家定制的,他们多次来我家,房前屋后看个不停,问得可仔细了。”张建成指着牌子介绍说。现在,镇村包点干部及县直单位结对帮扶人员隔三差五地上门,询问他家近期状况,了解脱贫措施落实情况,帮助谋划下一步发展。
为摸清贫困户底数,该县组织开展“百家单位进乡村、万名干部访农户”活动,对全县182个行政村、4个社居委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进行“三清”,帮助贫困户梳理制定具体脱贫措施。
清家庭状况,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家庭人口构成、身体素质状况及交通、安全饮水、居住等生产生活条件状况,弄清贫困源;清家庭收入,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确保贫困户收入准确真实,盘清明细账;清脱贫措施,全面掌握贫困户在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能力提升、政策惠及和“五个一批”扶贫行动计划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以需求为导向,帮助贫困户梳理制定具体脱贫措施。
对此,县委书记周东明表示:“只有盘清明细账,明晰贫困源,瞄准了再打,脱贫攻坚战才能精准靶向,脱贫措施才能更有效。”
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
响肠镇新浒村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棚内,绿意盎然,绿油油的四季豆挂满了枝头。胡发文正拿着篮子,与合作社成员一道采摘四季豆。他说:“当前,正是蔬菜上市季节,我上午在基地里帮摘菜,下午到合作社里的生态鱼塘喂鱼,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块钱呢!”
因户因人施策。胡发文是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他家情况,镇村引导其将自家承包的2.4亩土地流转入股到村里的山水间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务工,还鼓励其承包发展了6亩蔬菜。2015年,胡发文家土地流转收入1200元,务工收入2.8万元,承包的6亩蔬菜收入1.2万元,加上卖茶叶收入3000元,除去生产经营性支出1800元,家庭人均收入1.06万元,成为岳西县首批脱贫的光荣户。
强基础兴产业。在“三清”基础上,岳西县结合县情实际,精准“输血”强基础,实施道路通达、农田水利和安全饮水、农村电力和通信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发展茶叶、蚕桑、蔬菜、劳务等十个扶贫产业。根据每村每户实际,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确保每村有一个以上致富主导产业,每户实施一个以上致富产业项目。
贫困户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规避了分散经营风险。响肠镇新浒村地处深山,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8户856人,是典型的贫困村。2012年11月,该村在外创业有成的致富能手王世遐联合几位党员成立了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按“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采用“五统一”的方式,发展特色果蔬、水产养殖。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变股权。这样既解决了合作社的土地、劳动力的来源问题,又规避了贫困户单户经营的风险;既提高了合作社规模经营效益,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实现了“多赢”。
组合拳打出精准扶贫好效果。像胡发文一样,2015年,岳西县8964户近3.5万人成功实现脱贫。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31日 10 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