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是看得见的天,贫困是凿得开的山”(我在基层当书记)
2015年底,进入新胜屯村第五天,我跟着甘旗卡镇党委书记王永生下村调研。颠簸起伏的狭窄村路、漫天飞舞的黄沙,瞬间取代脑海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突然王书记一声大喊,伴随一阵剧烈的晃动,为避让前面突然转向的拖拉机,我们的车冲向路边深沟,车头直插地面几乎与地垂直。就这样,作为一名北京交通大学的青年教师,我开启了扶贫攻坚的第一步。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高书记,咱村的牛棚项目申请下来了吗?”村支部书记郭凤武说。“郭书记,我正要找您,咱今天再跑趟农牧局吧。”我们新胜屯村所在的科左后旗是国家级贫困县,但也是科尔沁牛肉主产地。到村不久,在和两委班子、村民代表研究后,我发现养牛或可成为村里“拔穷根”的新路子。
“高书记,说养牛容易,可建10个牛棚就得几十万;有了牛棚再买牛,一头基础母牛也得1万块,咱村现在还有30多家贫苦户,到哪筹钱啊?”老村干部王真为难地说。“王大爷,一勤天下无难事。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思路对,咱们就努力试试!”随后,在北京交通大学支持下,我先行从学校申请来10万元启动资金。
经过研究,我们又发现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项扶贫资金。我们村的牛棚建设项目在县扶贫办、农牧局和生态办都能挂上“政策号”。就这样,在县农牧局支持下,结合贴息贷款和村民自筹,牛棚建设全面启动。
“养种结合”的混合农业是我一直想在村里推广的一种农业模式。玉米是科左后旗最主要的大田作物,但玉米市场“旺季不旺”的尴尬已成多年困扰农民增收的难题。我不死心,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在农科院的专家朋友,很快他便向我推荐了一款青贮玉米品种。经过多方论证,我们确认青贮玉米既可有效疏解“粮贱伤农”困境,又能为农户养牛提供优质饲料,非常适合后旗农牧混合产业发展。
为打消老百姓种植青贮玉米顾虑,我们还专门协调5000斤种子免费送到农户家中,挨家挨户放视频给老乡科普讲解。“心系群众苗得土,背离群众树断根”。很快老乡们顾虑消除,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此后,我们又从专家方面了解到,玉米秸秆放入青贮窖池发酵也可作为牛用饲料。让焚烧污染空气的秸秆变成养牛脱贫的票子,何乐而不为!经过两个月持续争取,我们已为30多个农户申请到青贮窖池建设支持……
如今,新胜屯村的养牛热情高涨。预计年底,全村就能实现贫困家庭户均1—2头繁殖母牛目标。经测算,在不扩大养殖规模情况下,我村贫困户两年内即可还清贷款,且今后年均收入近万元。
承诺是看得见的天,贫困是凿得开的山。未来日子里,我们党支部有决心、有信心:团结带领全村父老,用行动让新胜屯村在全面实现小康道路上“牛”起来!
(本报记者吴姗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0日 06 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