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研习汉字之美 重庆才女受邀在印尼办展

重庆晨报 阅读:36 2024-11-23

­  书法,作为表现中国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很多人眼里有着不同的魅力。

­  重庆人聂晖,6岁开始练字,自此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琴皆有研究,是重庆乃是全国有名的才女,5月应邀前往印尼举办“汉字之美”诗书画印展览、古琴欣赏会和学术讲座,其书法作品涉及从甲骨文到帛书、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成长主要书体,体现中国天、地、人宇宙观的甲骨文诠释,以及八卦、五行、四象等的组合创作和文字解读,富于文化厚度,与形式美感,整个展览讲座取得成功并引起印尼国内很大反响。

­  也正是这次受邀前往印尼,让聂晖看到了中华文化在国内外华人圈的影响力,以及国外人士的重视。

­  受邀展览

­  

聂晖作品。

­  在聂晖位于南岸的工作室,柳眉、白色素袍、黑色及腰的直发、随意挽起的发髻,古典娴静的聂晖坐在琴桌旁:“我对书法、中华传统的研习,源于天然的喜爱,特别是母亲的支持、监督与坚持,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30多年。我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越学越觉得愉悦!

­  谈起之前到印尼举办琴诗书画展览及讲座,聂晖非常感概。这次展览和讲座出乎意料的成功,印尼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当地人和当地华人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印尼数家报媒20余次大版面追踪报道,当地有影响的侨领、书法界前辈几乎全部到场。各界名流送花牌、贺牌或登报祝贺,展览现场人潮如织,无数人举起相机精心拍摄贯穿中国汉字成长之路的60幅聂晖诗书画作品。

­  这让聂晖觉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她应该做的是事情。

­  两个细节

­  为什么说这次受邀让她颇为动容,坚定了她传承的心?她告诉了记者她在印尼记忆犹新的两个细节。

­  聂晖在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企业等做过“汉字之美”的学术讲座,这次的交流她把这个主题带到了印尼。从讲座到书画作品、从音形意立体展示“汉字之美”。印尼《国际日报》称“这是印尼首次全面性琴诗书画的展览和学术讲座,对在印尼弘扬中国国粹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当地侨领、华侨企业家熊德龙先生在我的展览开幕式发言时倡议与俞雨龄先生共同出资100万元人民币,在2018年举办世界书法交流比赛。俞雨龄先生发言时又予以回应。”说到这里,聂晖非常感动,她说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展览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与文脉传承的推动。

­  还有一件特别感人的事:“那是5月15日的展览,当天快要结束展览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展厅外有一位老人坐在地上抄写展板上的文章。因为印尼是赤道线上的国家,天气非常热,展厅都是掩着门。我推开门,见一个老年人正席地而坐,抄写我与谢飞东先生的一篇3000多字的论文《汉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这是《中华儿女》约稿并在4月份发表的文章。”聂晖被老人的举动感动了,上前与老人聊天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先生姓郑年近七旬,过去学习华语的条件不好,现在有中国的汉字学者过来,机会难得。

­  “我问他:洋洋三千字的论文,先生为何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为何不用手机直接拍下来呢?他说,拍回去有时就放那里了,其实抄写是最好的学习!”最后,郑老先生硬是将3000字的论文全文手抄了下来。

­  汉字之美

­  

聂晖认为书法和古琴有很多相通之处。

­  聂晖拿出了在印尼媒体报道的报纸以及部分参展作品,记者看到有体现人们以动物身形领悟书法的典故《羲之爱鹅图》、体现人们从舞蹈中领悟草书章法节奏的《公孙大娘舞剑图》,还有以八卦作为创意的书法作品,以工笔写实方式创作的工笔人物、观音、花鸟;以水墨写意方式创作的山水与花鸟,继承了中国画的两大传统创作方式:是中国笔墨精神的体现,亦是中国画意境美的综合展现。

­  书法、国画、古琴、诗词……大学选择了汉语言文学的她开始学习研究文字学,在她眼中,汉字不仅是语言、是文化符号,还是一种智慧的凝聚,对于自己的书法、绘画、拓片以及古琴各方面的学习表现演绎,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书法是有灵魂的、有美感的。”聂晖说,书法中有韵律、有思想、有创造,这些和绘画、古琴又有相通之处。

­  经过十年的学习与研究,2012年聂晖和先生谢飞东合著了《读字》,在社会上有了很大的影响。随后,聂晖在2016年出版了《读字识中国》,把汉字与文化相连,让更多人更好的学习了解有趣的汉字。

­  “我们把汉字梳理成为240个词根,以象形的甲骨文为基础介绍汉字的由来和意义,并把汉字的奥妙构型、独特意形、相关的历史故事做了分类,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汉字。”记者在聂晖的介绍中,翻看了《读字识中国》,240个字根,再按照与字根对应的事物对字根进行分类,以囊括天地人万事万物,同时再配以生动具体的大量文字字形图例,竟有了不少乐趣。

­  文化传承

­  在工作室聂晖即兴表演了古琴、书法,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她对于传统文化最为真诚的理解。

­  “我受邀去过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韩国等多国办展或参展,让我体会和感受到海外华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追求与向往。” 聂晖深有感触:“鸟兽之属,饥能食渴可能饮,又能筑巢穴以避风雨,唯不能学习,故终不如人。人之所以能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到现在的文明时代,就在于代代相传。作为一个生命,除了保持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意义。我认为生命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传承。特别是我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智慧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和积累,受到很多身心的益处,就更应该做好这方面的传承!

­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凌叶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