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法院打造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
□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
每天调解七八起物业供暖类纠纷,这是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专职调解法官杨桂萍日常的工作效率,也是顺义法院立案庭诉前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缩影。
从6年前的“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到如今的诉非衔接中心,顺义法院诉前纠纷化解平台不断升级。如今,4个由“1名法官+2名人民调解员+1名书记员”组成的“豪华团队”打造的先行调解、速裁审判与快速转审无缝对接全流程纠纷化解模式,将该院立案阶段化解纠纷的平均结案期间缩短到5天。与此同时,借助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人民调解组织四方联动,还有大量矛盾被成功化解在诉讼之前,带来了顺义法院今年前5个月收案量下降15%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2015年,顺义法院的案件调解率和撤诉率分别位于北京全市法院第一名和第二名,被最高法院评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速调速裁调判结合快速结案
“您知道物业公司要起诉您吗?为什么要拒绝交物业费?……”在通知当事人的电话里,杨桂萍的调解工作就已经开始。
对于52岁的杨桂萍来说,在立案庭的工作节奏与此前在行政庭相比快了不少,一上午调解四五件案子是常态,这还不算电话调解和回访等工作内容。杨桂萍到立案庭已经一年有余,作为一名审判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法官,与进驻立案庭的人民调解员配合开展调解是她的主要工作,今年4月立案庭正式启动速调与速裁无缝对接后,杨桂萍又增加了新的工作职能,即调解不成的案件当即裁决。
“现在立案庭共有4个调解速裁组,每个组有职能分工,我们组主要负责物业供热类纠纷,也是立案前化解任务最重的一类纠纷。”杨桂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所有分到组里的案件,她会逐一过目,案件事实清楚的交给调解员直接开展工作,遇到比较复杂的,她就会带着调解员一起做工作,调解成功率挺高,至今她还没有遇到需要速裁开庭的案件。
据了解,由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在立案庭坐班开展诉前调解,在顺义法院已有6年历史,每年调解案件超千件,调解成功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如今,由法官带领的4个速裁调解组,兼顾了调解和速裁双重职能,将诉前化解纠纷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顺义法院立案庭庭长乔江海告诉记者,立案庭从今年4月1日正式启动速裁调解组运转模式,两个月就办理了755件案件,占到同期全院民事案件总量的24.1%,化解成功率高达89%,其中只有9件为速裁判决结案。同时,对于那些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又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立案庭还与各审判庭建立“快速转审”工作机制,依法立案后快速移送审判庭进入正式审理。转审中还会同步移交前期调解阶段形成的笔录和案卷,避免了审判庭法官重复劳动,提升办案效率。
广搭平台强化类案源头化解
在顺义法院民一庭庭长涂长江的办公室里,有一摞厚厚的“劳动争议审判实务问题解答汇编”,这些都是涂长江多年从事劳动争议审判的“心得”。细心整理、装订成册,涂长江费了很大功夫,这是他给自己庭里年轻法官们准备的办案参考书。
涂长江告诉记者,对于劳动争议案件来说,劳动仲裁机构与法院把握统一的裁判尺度,对于化解争议至关重要。为了推动这一工作,民一庭做了很多工作,例如与区劳动仲裁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遇到疑难复杂问题及时开展沟通交流,对于典型案件进行信息通报,遇某些特殊案件,双方联手开展调解工作等。
不久前,顺义区某服装厂因未足额缴纳职工社保,部分职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办理这些案件过程中,法官敏锐地发现,这些案件的处理结果将牵涉到该企业同样处境的百余名职工。为避免后续大批纠纷对簿公堂,法院立即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进行沟通,并联合镇政府共同开展调解工作。其间,法官利用案件审理,向企业负责人详细说明了相关法律规定,让其清楚认识到企业的做法确实违法;仲裁员则直接走进工厂,现场调解、现场帮助签订协议、现场补发补偿款,使案件圆满解决。
据统计,2015年顺义区劳动仲裁机构受理案件近5000件,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仲裁调解结案率已达41.5%。
与此同时,顺义法院行政庭也正将行政争议多元化解进一步推向深入。记者了解到,由法院积极促成的全国首家“行政争议诉前化解中心”已完成组建,进入试运行。这个中心集合了退休法官、律师、专业法律工作者以及行政机关法务工作人员,他们都将以“行政争议化解员”的身份专司行政争议的诉前化解工作。
行政庭庭长王亚平告诉记者,对行政争议开展多元化解是顺义法院行政审判的“老传统”,诉前参与、联席会议、行政执法研讨等各类活动经常举办,每每政府遭遇败诉的案件,法官们都会与行政机关充分沟通,并在判决中详尽阐述,目的就是要不断促进政府依法行政。2015年,顺义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中49.3%是通过协调方式解决的。
类似这样的多元化解平台,在顺义法院远不止限于行政和劳动争议案件,与区政府法制办建立区属国有企业案件通报机制;与保险业监管机构、保险业自治组织建立起保险纠纷诉调联动机制;与区农委、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等部门共同搭建涉农纠纷协调平台……记者了解到,顺义法院正在努力促成将多元化解机制的运行情况及矛盾纠纷发生、化解等指标纳入区综治考核中,并在区财政中设立专项经费,为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发动人民调解力量筑牢防线
顺义区河南村人民调解员李秀荣,从事调解工作已经42年,每次遇到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工作不理解,她总觉得心里有点苦涩。去年9月,顺义法院与区司法局联手开展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法院对于审查符合要求的人民调解协议将出具裁定,依法赋予其强制执行力。从那之后,李秀荣再给当事人调解明显更有“底气”:“好多当事人一听要到法院执行,当场就履行了。”
顺义法院院长李旭辉认为,法院的作用在于构筑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诉讼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手段。借助人民调解组织和多元化解力量,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员积极性,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不仅能够减轻法院的案件压力,还能得到案结事了的最佳效果。
据了解,借助司法确认机制的推动作用,去年顺义区民调组织调解纠纷1.6万件,调解成功率97.4%,所有调解协议均得到自动履行。
与此同时,顺义法院还将司法职能进一步前伸,依托人民法庭,在纠纷频发、案件较多的村设立起“法官便民工作站”,打造集巡回审判、矛盾调处、司法宣传和民调指导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位于顺义区前郝家疃村村委会的“法官工作站”建立已一年有余,李遂法庭的法官孙留意是这里的“驻村法官”。孙留意时不时就会到村里转转,为村民解答法律疑问,和村委会配合调解各类纠纷,还给基层调解员们培训法律法规和调解技巧。
郭汝楫是前郝家疃村的民调主任,调解工作也干了40来年,自从当了人民陪审员,村里又来了专业法官,老郭这调解工作越干越顺。
像孙留意这样的驻村法官,在顺义法院已经有了14人,法官工作站已经辐射到全区4个镇10个村,且将继续建设推广。
李旭辉说,通过打造全网式立体化纠纷解决体系,合理引导纠纷走向,使得人民调解组织作为化解纠纷第一道防线的职能作用更加凸显,同时通过先行调解与速裁对接,又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繁简分流,各项调解的有效衔接,既推动了纠纷的及时解决,也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