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驻京办为何难说再见?一年公务接待超2000次

银川晚报 阅读:61 2024-11-23

一年公务接待超2000次
资料图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期通报,各驻京办事处接待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70%。但记者在北京调查发现,尽管国家严令撤销,一些县级驻京办改名为服务中心、联络处、会馆等,仍然私下运行。

  受八项规定等政策影响,各地驻京机构接待数量明显减少,但有些接待任务依然较重,公款吃喝甚至公款腐败仍有潜在空间。县级驻京办为何难说再见?如何根治这一特权怪胎?

  名亡实存 县级驻京办频换“马甲”

  按照规定,国家近年集中撤销625家驻京办事机构,并严禁以变换名称、转移驻地等形式变相保留。

  然而,记者近期在北京走访发现,很多应撤销的县级驻京办纷纷改头换面,有的改名为“在京工作人员服务中心”,有的改为“驻京联络处”或公司、会馆。一些高校也以“驻京研究院”等名义,变相设立驻京办。

  驻京办的办公地点更加隐蔽。有的县级驻京办把办公室设在居民小区,有的依托酒店旅馆变通运作。南方一县级市在北京一居民小区买了一个单元的房产,作为驻京联络机构的办公场所。这个县级驻京机构工作人员包括一名负责人、厨师、保姆等7人,可以为地方来京领导提供用餐、住宿、送礼等接待服务。

  这位“驻京联络处”责任人告诉记者,虽然这个驻京办在名义上早已不复存在,门口也不挂任何牌子,但“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和原来基本一样,“仍享受正科级待遇,编制在县里,工资照常发。”

  除了县级驻京办,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也变相保留驻京机构,专门对口“跑部进京”。西部某省驻京办工作人员介绍,一些省直部门表面上取消了驻京机构,暗地里把相关工作人员安排到省驻京办里面,下设处室专门对口联系相关部委。“很多项目、资金都要中央部委审批,水利、交通等厅局不派专人联系的话,肯定会吃亏。”

  记者调查发现,县级驻京办一般只有几个人,但每年财政支出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加上“天高皇帝远”,极易成为监管盲区。东部某地级市驻京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省级及经济特区驻京办由国管局管理,地市级驻京办由北京市政府核准和年检,这些驻京办的管理相对规范。最乱的就是县级驻京办,表面看全部撤销了,实际上很多都在私底下运行,又不需要审批和年检,管理非常混乱。

声明

1、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
2、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1943759704@qq.com处理!